摘 要: 小說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小說閱讀興趣,創設小說閱讀教學情境,優化小說閱讀教學策略,培養小說閱讀習慣,充分滿足初中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走向小說真實閱讀教學的最終趨勢。
關鍵詞 : 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問題策略;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進行小說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培養層面,并未充分重視培養學生在小說閱讀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相關知識,這就降低了小說閱讀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惫P者認為,培養學生小說閱讀興趣,帶領學生走入小說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藝術想象再建小說的內容情境,是走向小說真實閱讀教學的發展趨勢。
一、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的價值意蘊
。ㄒ唬┣榫辰虒W的內涵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技能得到體現的教學方法。
(二)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人物塑造、情節建構,因為生活的鋪墊而真實,同時也因為想象的豐富而生動。課堂上語文老師的言談舉止、多媒體技術的適時渲染、學生活動化的情境再現都會讓整個課堂以一種浸潤的方式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和啟發。
具體到小說閱讀教學,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真實走進文本直面小說;引領學生感知內容,梳理情節真實解讀小說;助力學生理解形象,把握性格真實品味小說;帶動學生思考主旨,理解主題真實領悟小說。
二、目前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小說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和閱讀教學形式單一化。
。ㄒ唬┙處熤匾暡蛔
小說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些教師對小說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第一,一些教師從應試角度看待小說閱讀教學,認為考試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散文或議論文寫作的理解,涉及小說的考查也不過是關于形象環境分析、語言文字理解、思想主旨歸納,所以不重要。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取“通讀全文,掌握情節,把握梗概,分析形象,解說主旨”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閱讀淺表化,教師講解散漫化,文本閱讀粗淺華,理解訓練框架化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忽視了小說閱讀在語文學習和學生能力培養上的重要作用,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和作品鑒賞能力在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一些教師只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對文本進行分析講解,要求學生對重點內容(答題框架)進行記憶,在教學時不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思考的獨立性和作品的文學性,不能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忽視了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和思維水平去思考與討論小說的魅力和作品的內涵,致使教學手段粗淺,教學方法簡單,教學結果淺薄。
(二)教學形式單一
由于應試環境等因素影響,教師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更關注的是教學效率和知識的轉化率,忽略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鑒賞,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并且枯燥,致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小說的興趣。
其一,一些語文教師缺乏對生活的積累,如涉及農村題材的小說,教師自身就無法深入體會,當然更不能以情境創設的方式給學生傳遞足夠的情感價值。另外一些教師因為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很難準確把握小說閱讀教學的重點,容易出現模板化的課堂教學傾向,導致師生、生生之間缺乏良性互動,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缺乏有效培養。
其二,一些教師不能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能適時使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彌補自身不足,不能讓學生在靈動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小說情節的理解,課堂枯燥乏味,學生興趣漸失。
三、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策略
。ㄒ唬┙滩慕鈽嬮_放化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閱讀教材、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是教師抓好小說閱讀教學的基礎。會讀、善讀、樂讀的教師在講授小說時一定會令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能表現自身深厚的文學功底,更能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的文學價值。所以教師提高自身的閱讀意識,加強自我閱讀修養,對提升教學水平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教材是根本,教參是教師授課的最高級參考資料,為小說閱讀教學提供了最佳的范文和指導,但教師應當明白,范本只是示例,教參只起方向引領作用,作為教師不能固化或束縛自己的思想,應該充分汲取教材、教參的營養,借助相關參考資料,在資料幫助下預設,在實際教學中生成,在經驗積累上重建,使小說閱讀教學更豐厚、更廣泛、更生動、更有趣。
如名著導讀課程《西游記》(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只要求學生學習跳讀、精讀長篇文學名著,采其大旨,對這部作品“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核心內涵有所了解即可。但我在對這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著進行自讀自解的過程中,發現它的價值絕不僅僅于此。吳承恩創作這部小說,收集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民間軼事、神魔鬼怪故事等寫作素材。比如唐三藏剛剛離開長安城時,在郊外遇到的三只小妖怪———寅將軍、熊山君、特處士,其角色原型就來自唐朝的傳奇小說……于是,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除了完成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還為學生準備了一個開放性的探究任務———“《西游記》素材寶庫我來挖”,要求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閱讀、收集、分析原著中相關人物、故事情節的素材來源。如此,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跳讀、精讀長篇文學名著的方法,而且大大提升了孩子們閱讀和學習小說的興趣。
(二)問題提出生本化
問題導向是小說閱讀教學的重要路徑。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師生互動的主要過程,環環相扣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中,不僅能引導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而且能讓他們通過思考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以簡單的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深化課本知識的同時,通過問題設置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由此及彼,廣泛拓展,就能提升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提高小說閱讀教學的品質。
我在引導七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詩體小說”《荷花淀》的時候,先讓學生自讀原文,了解大意,首先對學生理解有誤的地方作簡要指導。接著,讓學生圍繞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進行探究:
1. 以水生夫婦為代表的人們為什么對打鬼子充滿了激情?
2. 如果你是水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你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一個問題,旨在讓孩子們通過閱讀作品,初步了解特殊時期人們的人生選擇,感受水生夫婦的抉擇和高尚;第二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收集大量的歷史資料,深入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自覺和堅強,懂得現在的偉大復興是多么了不起的歷史壯舉。同時,讓學生穿越時空,思考自己和國家的命運,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
由此可見,構建小說閱讀教學問題鏈、探究小說閱讀教學策略,寓教于問,融教于境,是適合小說閱讀教學的有效模式。這樣不僅能讓課堂充滿靈動思維,而且也會讓學生學習動力倍增。
。ㄈ┡d趣培養浸潤化
小說閱讀情境教學法通過閱讀小說內容情節,品味小說語言風格,探究小說情感主旨,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真實生動情境,帶領學生浸潤到一個區別于個人閱讀和感悟的閱讀環境中,從而起到凝聚學生注意力,引爆學生思想情感,使小說閱讀變得輕松愉快的作用。
當下部分初中生沉迷于網絡小說不能自拔,粗俗濫造的文字堆積不但耽誤了學習時間,而且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長此以往,學生對真善美的感悟會嚴重缺失,非常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切實改變這種局面,作為語文教師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日常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入研究小說閱讀教學的方法目的,創新教學模式,以情境帶動學生開展小說閱讀,讓學生在情境氛圍的浸潤下激發閱讀興趣,改變不良閱讀習慣。
如我在教學名著導讀《三國演義》時,以書中的經典情節“隆中對”為例,使用了創設情境教學法:一方面,我用竹林掩映的小茅屋作為幻燈片背景,模擬出劉備與諸葛亮草廬喝茶對話的情境,并配以悠揚的古琴曲、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插曲《臥龍吟》,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圍。另一方面,我在黑板上懸掛出三國時期的地圖,以原著情節為線,詳細講解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隆中三策。學生在學習中既身臨其境感受到南陽諸葛廬自然環境的清幽雅致,又具體形象地體會到諸葛亮作為一位頂級謀士高明的戰略眼光,從而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ㄋ模┙虒W情境生活化
小說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立足新課程改革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中,成為文本中的“主角”,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情節的把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根據相關的課文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密切聯系自己的生活,體會作者在文中提及的感受,身臨其境,形同己出。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既有認知理解作者的感受,從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以小說閱讀教學中的人物形象感知為例,大家知道人物對話是小說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體會作者的感受外,還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角色的具體對話,從而讓學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體驗文中人物的情感,升華文本表達的內涵。在教學《西游記》原著中“三打白骨精”這一段情節時,我就讓孩子們分組自行編排課本劇來表演,幾人分飾師徒四人和白骨精,通過表演感受唐僧的有眼無珠、悟空的委屈不甘、豬八戒的沒事找事、沙僧的憨厚老實,以及白骨精的陰險狡詐。通過走進角色,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體會就更加直接和貼切了。
參考文獻
[1]溫瑞芳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8,(20):77.
[2]吳春峰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 2017.(34):85.
[3]辛緯國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