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豬疾病、疫苗、豬機體自身因素、免疫程序等方面闡述了疫苗免疫失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期為廣大養殖從業者科學免疫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豬群;疫苗;免疫失敗;防制措施;
控制豬群疫情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免疫接種,使豬群對病原產生抵抗力。然而,在實際生產中,隨著疫苗預防接種的推廣,不斷發生各種疫苗免疫失敗的現象。豬群雖然也進行了各種疫苗的接種,但是當疫情暴發,往往發現接種的疫苗不能保護豬群免受侵害。為此,本文分析了疫苗免疫失敗的各種原因,并提出相依的措施,以期能夠避免豬群免疫失敗現象的發生。
1 、引起豬群免疫失敗的原因
1.1 、疾病
1.1.1 、免疫抑制性疾病
豬的某些病毒性疾病,比如常見的藍耳病、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等,可以導致機體免疫失敗,這些疾病的病毒能夠降低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殺傷病毒的能力,進而使豬的免疫應答能力減弱甚至消失。此時的豬只機體接種疫苗,通常會因為免疫抑制而導致接種免疫失敗[1]。
1.1.2、 疾病的病原發生變異
一般地,疫苗針對的是一類或幾類血清型的病原,而這些病原通常是已經研究清楚的,而且結構性質比較穩定。但是在某些條件下,這些病原會發生變異,導致血清型發生變化,或者病原的毒力大大增強。這些變異的病原一旦侵害豬群,以往的疫苗通常是不能保護豬只機體免受傷害,從而發生疫苗免疫失敗現象。
1.2、 疫苗
1.2.1、 疫苗質量或稀釋液問題
如果使用的疫苗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本身質量可能有問題;疫苗雖然質量合格,但是在運輸、保存等環節出現問題,比如沒有嚴格按照冷鏈運輸,或者本來應當冷凍保存卻在2~8℃環境下冷藏保存等等,這些都會導致疫苗失效,進而發生豬群免疫失;疫苗的稀釋液質量不合格,或者質量合格但是被污染或使用不當等等也同樣會導致免疫失敗。
1.2.2、疫苗之間相互作用
給豬機體同時使用兩種疫苗,尤其是兩種活疫苗,常常會導致免疫失敗。究其原因,是因為兩種活疫苗在機體內能夠相互影響,導致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減弱或失敗。比如,藍耳病弱毒活疫苗就能夠影響豬瘟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應答。
1.2.3、 疫苗血清型與豬群流行的不一致
豬的某些疾病病原有很多血清型,甚至有多種血清亞型[2]。這些血清型之間并沒有交叉免疫反應,如果為了預防某種血清型的病原,但是卻使用了其它血清型的疫苗,結果只能是免疫失敗,不能起到免疫預防的效果。比如口蹄疫,目前已經發現A、O、C、亞洲1、非洲1、2、3七個主型。各型之間并沒有交叉保護,如果在主要流行O型口蹄疫的地區使用A型的口蹄疫疫苗,通常會發現疫苗不能發揮保護作用。
1.3、 豬機體自身的因素
1.3.1 、遺傳性因素
豬只的免疫系統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豬品種不同,其對同種疫苗的免疫應答也各不相同。有的品種或者個別豬只對疫苗免疫應答敏感,而有的則對疫苗反應遲鈍,先天性的免疫力低下。對于先天性免疫力低下的豬只進行疫苗免疫,通常導致免疫失敗。
1.3.2、 應激因素
豬應激時,常引起疫苗免疫失敗。因為豬只應激時,機體體內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這種激素可以對免疫系統中的T淋巴細胞造成顯著的傷害,而且還能抑制巨噬細胞,分解Ig G。所以疫苗免疫的時候,應當使豬群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避免冷熱刺激、濕度過大、驅打、運輸或更換飼料等因素造成豬群的應激。
1.4 、免疫程序因素
1.4.1、 制定免疫程序時沒有考慮母源抗體的因素
初生的仔豬可以通過初乳從母豬那里獲得足量的母源抗體,母源抗體可以有效地保護仔豬免受多種病原的侵害,但同時也能對抗滅活疫苗,使得疫苗免疫失敗[3]。所以在制定豬群的免疫程序時,一定要考慮避開母源抗體的因素。
1.4.2 、制定免疫程序時沒有考慮當地疫情流行情況
制定豬群的免疫程序應當考慮當地疫情的流行情況,否則將會導致疫苗的免疫失敗。某些呈現流行甚至大流行或暴發的疫病,要適當的加大相應疫苗的免疫劑量和次數。而對于那些散發或點發的疫病,可以適當減少相應疫苗免疫的次數。
1.5 、其他原因
1.5.1 、濫用免疫抑制性藥物
某些藥物能夠作用于豬只機體的免疫系統,甚至可以抑制機體對病原的免疫應答反應。比如磺胺類藥物、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等可以抑制機體的淋巴細胞增殖,從而抑制疫苗的免疫效果。
1.5.2、 營養因素
豬群的營養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豬群免疫力的高低。營養缺乏,尤其是缺乏維生素或多種礦物質等微量元素時,將會極大地影響豬只機體的免疫應答。有研究表明,維生素A缺乏時將會影響淋巴細胞增殖,導致機體內淋巴細胞數量降低;同時還會影響機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以及體內B淋巴細胞生產抗體的能力[3]。
1.5.3、 霉菌的影響
霉菌分泌的毒素可以損害豬的肝臟,引起肝細胞的變性甚至壞死,同時還能引起機體內淋巴細胞出血、損害機體多個免疫器官。當豬群采食已經發生霉變的飼料,此時進行疫苗免疫,通常將導致疫苗免疫的失敗。
2、 預防免疫失敗的防制措施
2.1 、淘汰帶毒豬,凈化豬群
豬群進行普防后,要動態監測豬群的抗體水平,以發現疫苗的免疫效果。對于那些抗體水平低,經過補防后,依然攜帶大量病毒且抗體水平低下,極有可能是帶有強毒或野毒的豬只,應當及時淘汰,逐步地凈化豬群。
2.2 、保證疫苗質量,規范疫苗免疫操作程序
為了保證疫苗的質量,應當向正規的生物制品企業采購疫苗。購買后,應當嚴格遵循冷鏈運輸規定。同時按照疫苗說明進行冷藏或冷凍保存。在使用疫苗時,首先檢查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內,密封是否完好,有無破損等現象。使用的時候,嚴格按照疫苗的說明進行稀釋、注射等操作。
2.3 、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加強飼料營養
應當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水平,為豬群提供一個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疫苗免疫前后,應當避免轉群、驅打豬只、更換飼料等可能導致豬群發生應激的行為。
為了提高豬群的整體免疫力,應當為豬群提供營養豐富且全面的日糧飼料。應加強豬飼料的質量控制,避免飼料發生霉變。飼料應當有針對性地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元素,使豬群獲得充足營養,增強整體免疫力[4]。
2.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應當根據當地疫情的流行情況、豬群的日齡、健康狀況、母源抗體水平等多種因素,制定符合豬群自身的疫苗免疫程序。制定好的免疫程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豬場要定期監測豬群的整體抗體水平,及時調整豬群的免疫程序,即調整豬群的免疫種類、次數和劑量。
2.5 、科學使用藥物
在疫苗免疫前后一周左右,應當避免使用各種消毒藥,尤其是避免帶豬消毒。還應當避免豬群整體的藥物保健,避免使用對機體免疫應答有影響的藥品,例如四環素、氟苯尼考等。
參考文獻
[1]阮圣德胡軍,葉春美等豬群免疫失敗的原因及防制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 2008(11):296-297.
[2]楊平,龐全海等豬群免疫失敗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 2006, 2(5);:34-35.
[3]耔導致豬群免疫失敗的因素分析[J]畜禽業,2004(2):14-16.
[4]龐然豬群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及臨床表現[J]豬業科學2010(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