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取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進行普特比較,能更清晰地了解普校與聾校在品德與社會上各自的側重點。...[全文]
發布時間:2021-12-23
信息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課程教學模式和課堂評價模式,信息技術的便利與信息資源的容量等優勢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全文]
發布時間:2021-12-23
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是現代教育的必然,是構建活力課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樹立...[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6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對社會現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趣味性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6
何謂“微作業”?即基于教學目標、內容所構建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體現創造性、開放性、生活性、綜合性原則的小型德育作業。對于“微...[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6
品德教育,重在讓教育外化為學生的行為。只有以兒童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道德并化為行為,才能讓品德課教學正真走進學生的心靈,助力學生道德...[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5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重視課堂的“教”與“學”,尊重學生,聯系生活,力求體現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這樣...[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5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在我國引入的時間還比較短,在新課程改革的刺激下,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提升了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4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既要把握知識性和趣味性,又要充分融入實踐性和思想新,為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3
我不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論孩子(學生),即便這個事情赤裸裸擺在我面前,我仍舊相信孩子的內心是善良、陽光的,只是一時的貪玩兒或淘氣...[全文]
發布時間:2017-10-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諸如作品展示、日常行為觀察、電子檔案袋等新的評價手段在品德課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余姚市小學品德教...[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2016年秋季,各版本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走進了小學低年級課堂。這預示著法治教育已成為品德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基于現有的《品德...[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它將在老師的引導下,教會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受,用頭腦去思考的課程。它的內容涉...[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一、前言在常規觀念下學校教育一直以理論知識為主,忽略了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培養的重要性。而《品德與社會》課程恰好具備該功用和價值,可...[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問題解決學習是使孩子直接面對實際問題,學習、研究并嘗試提出某種解釋問題或解決問題方案...[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度推進,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以及評價改革的必要性。表現性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什么是好的教育?系統地給學生提供自己發現事物的機會。這是問題教學法的積極倡導者波利亞對于好教育提出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問題教學法是...[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2009年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使非連續性文本一詞進入了大眾視野。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連續性文本而言的。我們日常所見的散文...[全文]
發布時間:2017-03-23
前幾年相比,農村小學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教學實踐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更加強調學生的自我發展。在此...[全文]
發布時間:2015-07-27